2007年精彩瞬间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19-07-17 03:43:21 | 阅读: 715
2007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刘昌明、陆大道、费维扬和中
国工程院院士盖均镒五人以及来自多个部门的相关专家到天山冰川站视察
利用蒸汽钻进行花杆物质平衡观测是天山冰川站长期观测项目。目前已在3条定位监测的冰川上实施
PGPI 项目是天山冰川站2002年7月开始的,旨在搞清冰芯记录形成过程和东天山雪冰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2007年8月再次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观测研究
庙尔沟冰帽距公路30多公里,每次考察需要雇佣骆驼或马匹。上图为2007年8月考察途中情景
2007年8月庙尔沟冰帽花杆定位测定情景
托木尔峰冰川区位于我国境内天山山脉的西端,是亚洲内陆最大的冰川发育区,是塔里木河的主要水源地。该地区冰川主要以具有表碛覆盖的土耳其斯坦型冰川为主,与其它地区的冰川有很大差异。2007年9~10月,对该地区的木扎尔特冰川区多条冰川和克其克库孜巴依冰川进行了野外考察
克其克库孜巴依冰川野外考察。在深雪中行进20公里
木扎尔特冰川区考察,路遇大雪和雪崩
2007年10月与世界冰川监测网络(WGMS)专家和意大利专家讨论天山冰川监测网络建设
2007年7~8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 University)专家就1号冰川能量平衡模式建立在天山冰川站进行了2个月的野外观测和合作研究
2007年12月,美国沙漠研究所Edwards博士来所进行PGPI项目黑碳合作研究,就他近期在《SCIENCE》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2007年6 ~7月,日本千叶大学Takeuchi博士研究组4人来我站实施PGPI项目合作研究。之后,Takeuchi博士分别于8月和12月来我站和我所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报告
2007年4~5月,天山冰川站全体人员首次在站区进行了植树绿化,亲手种植了30余棵云杉,同时进行了每年一度的种花活动,使站区夏季环境优美宜人
2007年10月23日,天山冰川站一年一度的野外技能训练及秋季运动会
与来站研究学习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座谈
2007年9月,我站研究生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澳BHPB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