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返回

新闻中心

天山冰川站举办高山冰雪变化及其影响学术年会暨 “天山冰川站科研启航计划”学术汇报会

来源: | 作者:贾玉峰 | 日期:2024-08-15 09:25:58 | 阅读: 514

为推进冰雪研究与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加强研究者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更好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824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天山冰川站”)成功举办“高山冰雪变化及其影响学术年会暨‘天山冰川站科研启航计划’学术汇报会”。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及海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的相关领导和20余名本科学子参加,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也受邀参会。

自然与人文地理实习小组分别汇报了“基于遥感技术对冰川变化的研究——以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为例”和“冰川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调查”的研究实习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显示了年轻一代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

李忠勤研究员、王飞腾研究员、贺缠生教授、田立德研究员、张峰教授、李兰海研究员、姚晓军教授、马春梅副教授分别做了“大气−冰川−冰川径流过程模拟与应用”、“天山冰川站冰雪研究进展”、“北方农牧交错带大规模生态恢复对区域陆气相互作用和水循环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同位素气候意义与冰芯记录”、“克里雅河尾闾的古今绿洲”、“气候变化条件下中部天山积雪特性变化及其对雪崩的影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要素遥感监测”、“机器学习在岩溶地下水模拟中的应用研究”等学术报告。这些研究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积极互动。

参会人员还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冰川的现状和变化过程。通过实地观察,与会者进一步认识到冰川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参会者对冰川研究的认识,也为未来的科研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科研启航计划是天山冰川站专为高校本科生设立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冰川与冰冻圈科学研究的后备力量。该计划涵盖自然地理、冰冻圈科学、冰川学、寒区水文与水资源、地理信息与遥感应用、雪冰化学与环境、高山植被与生态以及人文地理等领域,通过知识学习与实地考察的结合,加深学生对冰川科学的理解,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3年启动以来,已有超过300名本科生参与计划。在天山冰川站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实习本科生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10余人获得了天山冰川站的推荐并取得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支持。近10名本科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冰川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通过该计划,天山冰川站为冰川与冰冻圈科学研究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此次会议不仅为冰川与冰冻圈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储备了后备人才。天山冰川站将继续发挥在冰川研究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冰冻圈科学的发展,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jpg

1 高山冰雪变化及其影响学术年会暨“天山冰川站科研启航计划”学术汇报会会议合影


2.jpg

2 学术年会会议现场

3.jpg

3 2024年科研启航计划参加学生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学习物质平衡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