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站简介

台站简介

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简称“天山冰川站”)是我国历史最长的专门以冰川为主要观测、研究对象的野外台站。该站由已故知名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倡议并组织下于1959年创建,1981年进入世界冰川监测网络(WGMS),198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对外开放台站,1999年成为首批国家重点野外试点站,2006年成为国家重点站。

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定位于冰川及其作用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观测支撑平台,研究和观测并重。主要研究方向为冰川过程和机理、冰川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建站60年来,面向中纬度大陆性和干旱区冰川的研究,对于以海洋性和高纬度冰川研究为基础的世界冰川学,是重要的补充和发展,对中国冰川学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冰川系地球寒冷地区由降雪和其他固态降水积累、演化形成的处于流动状态的巨大冰体。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天山冰川站)是我国唯一以冰川为观测、研究对象的国家级野外站。该站由已故知名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于1959年创建,1982年进入世界冰川监测中心(WGMS [ICSU(WDS)-IUGG(IACS)-UNEP-UNESCO-WMO])网络,198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对外开放台站,2000年经科技部遴选,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野外试点站,2006经认证后进入大气本底与特殊功能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系列,是2013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创建的全球冰冻圈监测网络(GCW)的首批站点。

天山冰川站定位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观测支撑平台,研究和观测并重。旨在开展山地冰川长期监测研究,在大陆性和干旱区冰川研究方面取得标志性创新成果。在冰川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方面,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成为凝聚和培养冰川与冰冻圈科学杰出人才和创新研究团队的基地,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发挥国内引领作用,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冰川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根据天山冰川站发展历史和学科优势,现阶段在以下两个方向开展研究:

(1)冰川过程和机理

通过对冰川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揭示冰川演化过程和变化规律,预测其未来变化。主要研究内容有冰川观测、冰川变化过程、机理和模拟、冰川气候环境记录等。

(2)冰川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

研究冰川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分析冰川变化的各种影响,为制定冰川变化的适应对策提供科技支撑。主要研究内容有冰川及冰冻圈的水资源和生态效应、冰川灾害、冰冻圈变化的适应对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