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雪冰化学

气雪冰化学

天山冰川站气溶胶监测网络包括两部分:(1)西北高寒冰川区气溶胶及雪冰化学观测;(2)西北干旱城市区大气污染综合观测。天山冰川站气溶胶观测网络的建立提供了高海拔对流层中上部大气状况信息,体现长距离输送;提供中亚沙尘暴气溶胶粒子对气候的直接作用及远距离粉尘传输信息;为研究大气本底现状和变化历史以及气溶胶辐射强迫提供基础数据;结合雪冰化学研究气-雪关系,为冰芯记录的合理解释提供依据。而通过在西北干旱区建立大范围的化学观测网络,增加城市大气环境监测,能够开展与雪冰区的对比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工业生产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影响。

观测规范

(1)高寒冰川区

除使用《冰川及相关观测方法与规范》规定的有关雪冰样品采集、处理分析方法和规范外,天山冰川站建立了雪冰样品野外采样、前处理和实验室分析等一系列净化程序及雪冰样品去污染方法,并自行设计出所需要的工具、装置和器具,取得了20多项发现和实用新型专利,提高了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干旱区城市

严格参照环保部发布的规范与准则,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技术规范(HJ 630-2011,HJ 656-2013和HJ799-2016),以确保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观测站点

高寒冰川区:1) 1996年开始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雪冰化学取样观测。2002年至今,在1号冰川海拔4130 m积累区建立了观测试验场,开始了系统的取样;2)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庙尔沟冰帽、青冰滩72号冰川和木斯岛冰川,分别从1999年、2004年、2008年和2014年至今开展雪冰样品、冰芯样品和大气气溶胶样品取样;3)吉木乃分站:2017年开展黑碳连续在线实时观测。干旱城市区:2017年开始对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黑碳和颗粒物等进行连续观测。观测范围包括天水、陇南、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玉门、敦煌、哈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吉木乃、富蕴等城市及部分下属区县。

① 高寒冰川区气溶胶样品、表层雪样品、雪坑样品和冰川融水样品:天山乌源1号冰川每周1次,其他冰川主要集中在夏季野外观测期间;②冰芯样品:在冰川积累区2-3年钻取1次;③河流降水样品:夏季野外观测期间;④ 干旱城市区的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黑碳:定点定期、不定点不定期的在线或离线观测。

观测数据说明

样品包括大气气溶胶,气态污染物、表层雪、雪坑、降水、冰芯和融水等。分析指标为西部高寒区冰川表面气溶胶水溶性无机离子、单颗粒特征及物化指标(电导率、TDS、PH值、酸度和盐度等),雪冰微生物,雪冰和冰芯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氢氧稳定同位素和物化指标;以及西北干旱城市区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黑碳,颗粒物(PM10、PM2.5、PM1)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重金属、多环芳烃、有机碳和元素碳等。

数据下载

雪冰化学的部分观测数据发布在《天山冰川站年报》上,其他化学数据主要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对外公布。

天山站年报

《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年报》(以下简称年报)由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组织撰写并出版,自1981年开始每两年出版一卷,目前已出版到第24卷(2017-2018)。年报汇集了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有关冰川,水文,气象及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实验报告和基本观测资料,被业界评为最具连续性、完整性的资料数据集。具体内容包括冰川物质平衡、冰川区水文气象、冰川运动速度和冰舌末端变化、冰川厚度、冰川温度和雪冰化学等。可供从事冰川,冻土,水文,气候,地球化学与环境变化等方面研究的科研,教学人员和研究生参考使用。

1563257515628922.png

1563257551824530.png

1563257592268623.png